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鸾山镇新和村充分利用村内丰富的楠竹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楠竹产业并引进相关企业,让更多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在实现村集体经济增长和群众增收“双赢”目标同时,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走进新和村新成立不久的攸县细冲生态农林有限公司,20余名工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熟练地操作机器,加工生产竹帘。今年38岁的毛瑞梅从企业创办之初就开始在这里上班,由于丈夫患病、家里的老人孩子都由她照顾,她也想挣钱补贴家用,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活儿。去年年底,村里投资280万元办起了这家竹帘厂之后,她每天送完孩子上学就来到厂里上班,有了稳定的收入,这让她很是开心。
村民毛瑞梅:“现在村里办了竹帘厂,我基本上可以解决生活问题。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随时照顾家人。”
新和村植被丰富、树木林立,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徜徉在绿荫之中。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镇内7万亩楠竹资源,大力发展楠竹产业,让小楠竹变身“摇钱树”。目前,由该村投资或从外地引进跟竹类相关的企业及产业共有3处,带动8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预计每年为村里增加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
经济好了,村里就有底气谋划改善民生,多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新和村这个小游园,干净整洁的休闲步道、配置齐全的健身器材、随处可见的休憩长椅,引来不少村民散步休闲、健身运动。前不久,新和村投入一笔资金在村里建设了这个“口袋公园”,并配套健身器材、景观照明等设施,充分满足了村民休闲需求,这让村民们的幸福指数提升了不少。
俗话说:民以居为安,民生居为先。新和村还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通过上级政策支持,于2022年在鸾山镇镇区建设了一处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安置区。2020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让部分新和村村民的住宅受损,为避免发生意外,他们不得不暂时离开家园在亲友家借住。地质灾害搬迁集中安置区建成后,46岁的尹赵刚和其他30户受灾群众第一时间搬迁并已经在安置区入住了两年,记者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家里看电视。尹赵刚告诉记者,自2022年底搬迁到安置区后,居住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尹赵刚:“搬迁至镇上之后,交通、购物等各方面比以前方便多了。”
修建农家书屋、休闲小公园等便民场所,整治人居环境,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年来,随着楠竹产业的发展,村里的一项项惠民实招让新和村焕发新活力,村民的幸福感逐步增强,新和村也先后获评“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湖南省文明村”“湖南省两型社会创建示范村”“株洲市美丽乡村”“攸县文明建设红旗村”等荣誉称号。
鸾山镇新和村党总支书记尹祥志:“下一步,新和村在巩固发展村现有的竹木加工厂和环保碳生产的两个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活村内闲置土地资源,吸引更多企业落户,以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在自家门口有事做、有钱赚,增加村民收入。同时,全面精准做好村庄规划,协同农业和产业同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宜业、宜居的美丽新和村。”
一审:刘洁琼丨二审:蔡晓雅丨三审:刘峰
监制:吴辉兵
责编:皮宇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2022-3-26成长ABC】高楼小学:红色文化浸润 爱驻最美村小
【2022-2-26成长ABC】以爱筑校 护航成长
【2022-01-08成长ABC】株洲市最美村小之丫江桥仙石小学:用心育人 用情润心
【2021-12-11成长ABC】国培育精英 携手促提升
【2021-11-13成长ABC】攸县话,你会说吗?
【2021-10-30成长ABC】“芙蓉学校”花开攸州 乡村教育再添新军
【2021-10-16成长ABC】风雨中的向阳花
【2021-10-02成长ABC】不惧挫折 坚毅前行
下载APP
分享到